复旦大学考察团赴大理州和永平县调研定点帮扶,校地联手讲好黄浦江畔与博南山韵的故事
15
7月9日至11日,由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带队的复旦大学考察团一行赴大理州和永平县调研定点帮扶,考察乡村振兴情况。考察团一行走访当地乡镇、学校、医院,看望慰问挂职干部、研究生支教团员、援建医疗队员、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及银龄支教教师等。
金力表示,结对助力永平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复旦的光荣使命,要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狠抓落实,助力永平高质量发展。根据永平所需、复旦所能,双向奔赴,以常驻永平的三支队伍为抓手,推动定点帮扶工作落深做实。要巩固党建结对帮扶,推动资源精准对接,构建“大帮扶”工作格局,以“横纵结合”的党建结对精准帮扶模式,延伸工作触角,让帮扶工作由点及面。要推动产业振兴,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精准对接校内外专家资源,推动适宜技术落地转化,带动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汇聚各方力量,激发永平内生动力。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胡华忠,云南省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中共大理州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翁斌,大理大学党委书记李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伍星,永平县委书记李德琦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期间,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上汽大通、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上海南翔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锐猎体育、复旦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青浦校友等在永平举行捐赠仪式,复旦·永平党建结对签约等活动举行。
今年是永平县整体脱贫摘帽第5年,是永平县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一年,复旦校院两级联动,一体化推进定点帮扶,校地联手,讲好黄浦江畔与博南山韵的故事。
守护孩子眼中的光,教育扶智又扶志
高考出分后,永平一中传来喜讯。复旦·永平振兴班一位高三生取得总分650分的好成绩,这是永平县本地学校近年来为数不多的高分考生。
永平一中原是大理州高考成绩靠后的高中,在复旦大学多年来持续不断帮助下,“复旦·永平振兴班”渐渐靠实力赢得了声誉。振兴班的同学,课余时间还会在网上向复旦大学腾飞书院的学长学姐“取经”。
在永平支教一年,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春霖和肖淑芳已和当地同学们结下深厚情谊。在期满返沪前,他们见证复旦新一批捐赠,完成支教教师的光荣使命。据悉,自2018年以来,已有5批27名复旦研究生跨越沪滇山海、奔赴永平长期支教,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力量。
一家六口,祖孙三代,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大山深处的孩子早当家,课余还要分担家务和农务,“但这里的孩子眼中是有光的”,复旦挂职干部高铭远还记得初见时,孩子们喜欢校园、喜欢老师、喜欢学习的眼神。这让他发自内心,想尽力去帮助他们。
联系复旦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资助52户困难学生家庭;对接复旦资源,邀请公益阅读项目入驻村里小学……学校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法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地方合作机构等院系和单位积极联系校友和爱心企业,捐赠图书、桌椅、运动器材和教学一体机等教学资源。现在,胜泉完小的孩子不仅喜欢上了读书,还因为新教学一体机,上课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纷纷上台展示自己。
扶贫不仅先“扶智”,还要“扶志”。聚焦当地困境儿童服务,复旦科研团队在永平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职业启蒙服务项目,帮助学龄儿童构筑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有一个孩子酷爱体育运动与篮球,因学习成绩欠佳产生厌学倾向,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考取体校。他说,将来想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自去年9月以来,永平一中与复旦附中开展教师交流研讨和课程共享,累计培训县内教师377人次,共享课程20余次,覆盖2000余名学生。就在前几天,复旦附中、复旦二附校还在永平举办复旦大学基础教育联盟论坛,与永平一中一起赴云师大附中等省内头部高中交流,形成互助机制,打通从师资到机制的教育帮扶全链条。
种好一朵云南菌子,推动产业自立自强
“想致富,先修路。”被一条银江河穿过,永平胜泉村一分为二,隔岸相望500米,到达对岸却只能绕行4公里,村里孩子上学、村民出行、产业运输都是问题。全村人盼望有一座跨河的桥。
今年,修桥传来好消息。胜泉村驻村第一书记高铭远四处奔走,把建桥的135万元凑得七七八八。如果一切顺利,这座桥将在今年雨季过后,于下半年开工。
建桥的启动资金,一部分是复旦挂职干部、永平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赵崧捷帮忙协调的沪滇协作资金,一部分来自复旦校友的爱心捐赠,还有一大部分来自当地村民自发募捐。
村民们能挤出的捐款,不少来自去年村里大力发展的“姬松茸”产业种植收益。高铭远介绍,“去年姬松茸种植产业的整体收益很不错,年产值有400余万元”,让种植户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通过采菌、削菌等方面的用工,为村民提供工作机会,2023年带动周边劳动力9500余人次。“正因为大家都挣到了钱,才能募捐到30多万修桥的启动资金。”今年,胜泉村在原有50多个姬松茸大棚的基础上又扩建了31个大棚。
电商时代,永平物产如何走出大山?为了帮助当地农户更好找到合适的供销模式,复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赵德余团队与大理大学副校长廖望科团队合作,在永平县北斗、杉阳、龙门三个乡镇建立起“永平乡村振兴小院”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下一步,两所高校学者将发挥研究和区位优势,就文旅开发、产业振兴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调查,为乡村振兴提供决策意见和理论支持。
代表团考察期间,复旦校友企业们表达到永平投资、支持学校帮扶行动的意愿。其中,国惠环境于去年形成初步投资意向,并整合产业资源、产业基金、规划设计咨询团队,今年3月与永平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首家与永平县达成战略合作的复旦校友企业,EOD项目(基于生态治理与产业综合开发的一体化建设项目)正在推进中。

互联网+教育
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新生态

规范+标准
构建规范教育行业标准

资源+服务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服务

评价+监督
探索评价与监督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