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干部教育培训网-新闻中心
湖里区教改项目骨干团队培训(科学教育项目研修骨干)培训班在复旦大学举办
2025-07-23
23
2025-07
来源:复旦大学
七月的沪上,暑意渐浓,研修热情更盛。为深化科学教育改革,2025年7月15日,来自湖里区中小学各学科的74位教师,带着满满的期待奔赴上海,开展为期一周的科学教育项目研修骨干培训活动。
7月16日上午,郝京华教授做《科学教育做“加法”的建议及跨学科课程设计》的主题讲座,郝教授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秋天的故事》《秋天的天气》等案例,以及项目化学习的“黄金准则”,少儿工程院的跨学科课程,深入浅出地介绍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模式,阐述了课程形态分类及其价值,倡导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设计、制作与搭建中,把数学、物理和工程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把自然与人文知识紧密结合。
下午,周玉枝老师的专题讲座《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原则与策略》,明确了素养导向下作业变革的核心方向,为校本作业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周老师系统阐述了素养立意作业设计的关键支撑,包括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设计原则及实用的策略方法,强调优秀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在于“以素养为纲”,通过结构化任务激活学生思维。
7月17日上午,姚霞老师以《核心素养视野下加强实验方案设计的教学策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体验,姚老师帮助教师们理解了如何结合核心素养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7月17日下午,姚霞老师继续分享《跨学科学习活动的选题、目标设计与实施》,强调了课程标准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她通过具体案例解析促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实施项目化与探究式学习,让课堂讨论热烈而富有成效。
7月18日上午,赵伟新老师围绕跨学科学习和教学数字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教学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路径。通过具体案例——自制电池大比拼活动,赵老师指导教师们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同时解析了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学新模式。
7月18日下午,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正高级教师、陆伯宏老师做《数字技术、智能制造前沿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题讲座。陆老师以视频的方式带领大家了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张江科学城中2个国家实验室、9个大科学设施、20多个国家及市级研发机构的发展概况,以中国智谷、中国药谷等产业的经营总收入等鲜活的数据,强调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参训教师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信心。
19日上午,张新宇老师为在场教师分享了《素养导向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优化》,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点,为教师们指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路径,强调了素养导向下,落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为一众教师带来了理论与实际深度结合的生动一课。
19日下午,盛桂兴老师详细解读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路径,以“主动、综合、实践”为核心理念,通过真实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在持续、双向互动的课堂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与综合素养;系统构建“设计-实施”闭环流程,结合“青浦大剧院”案例生动示范双向互动的操作路线图。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角色,教师应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注重支架的设计,从而推动学生由模仿走向创新,主动参与到项目当中。通过项目化学习手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20日上午,裴新宁老师讲解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教育》。他指出科学教育应聚焦探究与参与,强调学生的独特认知和好奇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裴新宁老师认为,科学教育要锚定国家战略,拔尖人才前置布局、筑牢基础研究的教育根基,更要以“学生如何学”为核心,设计磁吸式课程与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让知识随思考生长,为建构“学生如何学习”为优先逻辑的科学教育课堂提供有效路径。
20日下午,王美老师则通过《对比表内除法》和美国的数学课《自动售货机》两节课,寻找并探讨了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课堂,强调解决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索,团队在合作与协商、相互阐释、表达会话与反思中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发明、创造,真正体验像数学家或科学家一样进行活动和实践。同时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学习科学的多维度,为教师开启了研究学习科学的大门,为科学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研修虽已落幕,但对科学教育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启程。从前沿理念的碰撞到实践策略的研磨,从跨学科融合的思考到数字化转型的洞察,每一份收获都将化为推动课堂变革的力量。

互联网+教育
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新生态

规范+标准
构建规范教育行业标准

资源+服务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服务

评价+监督
探索评价与监督新机制